陶都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便捷登录,只需一步

查看: 35274|回复: 0

[宜兴资讯] 宜兴新街街道!离家65年“国家的孩子”元宵节回家了

[复制链接]

大专生

发表于 7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  2月12日,元宵佳节。对于居住在新街街道百合山庄的张勤明一家来说,年年元宵,今年元宵分外有意义。当天,今年83岁的张勤明在家人的陪伴下,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,迎回了失散60多年的弟弟胡英华(原名张勤华)。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之旅,终于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画上圆满句号。
  1960年,在物资匮乏的艰难岁月,新街街道堂前村(原塍上村)一个贫困的家庭,迎来了张勤华的出生。家中已有多个子女,而生来便体弱的张勤华更是让这个家庭忧心忡忡。无奈之下,父母做出一个痛心的决定——送养孩子。母亲潘兰芳抱着张勤华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,期望能为他寻得一个好人家。在居住在上海的亲戚协助下,母亲将张勤华放在一户人家门口后,躲在暗处默默守望。然而,见有警察来巡逻,她们便假装离开现场。待她们返回时,张勤华已不见踪影,此后多方打听无果,母亲只能含泪返乡。
  多年来,张勤华的家人从未放弃寻找他,哪怕日子过得再艰难,一家人始终牵挂着这个被送出去的孩子。他们托亲戚在上海多方寻觅,却始终没有其消息。这份牵挂和遗憾,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沉重,直至父母离世也未能消解。
  原来,当年,张勤华从上海孤儿院辗转来到内蒙古通辽市,并被当地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,取名胡英华。养父母是重组家庭,养父为小学老师,再婚前生育了一个比胡英华大20多岁的女儿,养母终身未育,两人对胡英华视如己出。“当年我来的时候才七八个月大,养父母到处求人,帮我找母乳。”胡英华回忆起童年,言语间满是温暖。四五岁时,他便从街坊邻居的口中得知自己是被抱养的孩子,“我当时就跟姐姐求证,姐姐便把真相告诉了我”。此后,胡英华时常听养父母说起自己的身世,对亲生父母和故乡的思念也在心底生根发芽。后来,受养父的影响,胡英华也成了一名教师,并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40余载。其间,他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,生活幸福美满,但始终有一个难以言说的遗憾——自己的根在哪里?
  一个偶然的机会,胡英华结识了同样从上海被送到通辽市的寻亲者常亚南。常亚南曲折的寻亲经历,以及她对寻根的那份执着,深深触动了胡英华。加之那段时间,胡英华在电视、网络上经常看到寻亲成功的报道,那些团圆的画面,一次次冲击着他的内心,让他心底那份对血缘亲情的渴望愈发强烈。于是,2024年12月,胡英华在公安机关留下了自己的血样,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寻到自己的根。
  转机很快出现。2025年1月,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借助大数据,发现胡英华与宜兴的一户人家存在高度疑似亲缘关系。于是,在市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寻亲志愿者周六君的帮助下,1月15日,张勤明完成了采血。没想到,仅过去两天,比对成功的好消息便传来,胡英华与宜兴亲人的血脉纽带终于被重新连接。得知消息的那一刻,胡英华激动得热泪盈眶,“这么多年,我心里一直有个空缺,现在终于要填满了。”他哽咽道。经双方商量,认亲仪式定在了元宵节。从得知比对成功的消息到认亲当天,张勤明全家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,大家激动地布置场地、筹备仪式,只为给胡英华一场难忘的欢迎仪式。
  元宵节当天,张勤明的家门口锣鼓喧天、灯笼高挂,亲人们排列在红毯两旁,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。当胡英华踏上红毯的那一刻,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,张勤明站在门口,早已泪眼婆娑,看到弟弟的那一刻,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踉跄着迎上前,一把将胡英华紧紧抱住,声音颤抖得几近哽咽:“弟弟,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!”胡英华也紧紧回抱住哥哥,泪水夺眶而出,一家人紧紧相拥,泣不成声……
(来源:宜兴日报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关于我们|陶都论坛 ( 苏B2-20120265 ICP11066580-2 )

本站不良信息举报 信箱 dataodu@foxmail.com 举报电话:0510-87586000
苏公网安备 32028202000860号
本站法律顾问:

GMT+8, 2025-2-20 09:53 , Processed in 0.024337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Ya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