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的幸运帆 发表于 2024-11-28 09:14:05

宜兴男子低血糖昏迷,家人两碗糖水“灌”进ICU!

从眼底病变
到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,
高血糖的风险早已深入人心,
但实际上,
有时低血糖可能更加致命,
科学预防和应对低血糖同样至关重要。

真实病例
家住宜兴的胡大伯今年67岁,
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多种疾病,
4年多前还因脑梗死
导致右侧肢体偏瘫。
从去年开始,
胡大伯长期卧床、食量大减,
但降糖药的用量却并未调整。

近日早晨,
胡大伯照常在餐前服用降糖药,
不久后就全身冒冷汗、无法言语,
家人见状连忙将他送到
宜兴市中医医院急救。
http://pic.dataodu.com/pic/20241128/1732755848150981261.jpg?watermark/1/image/aHR0cDovL3BpYy5kYXRhb2R1LmNvbS9waWMvMjAyMTEyMjMvcWlfbml1XzE2NDAyMzczNzg2OTVfNzE1Xzc4NV85MTkucG5n/dissolve/50/gravity/SouthEast/dx/20/dy/20
当时,胡大伯的血糖
已低至2.1mmol/L,
幸好经过高浓度葡萄糖输注,
他的血糖逐渐恢复正常。
医生建议他暂停服用降糖药,
并住院观察几天,
但胡大伯坚持要回家休养。
http://pic.dataodu.com/pic/20241128/1732755988733645984.jpg?watermark/1/image/aHR0cDovL3BpYy5kYXRhb2R1LmNvbS9waWMvMjAyMTEyMjMvcWlfbml1XzE2NDAyMzczNzg2OTVfNzE1Xzc4NV85MTkucG5n/dissolve/50/gravity/SouthEast/dx/20/dy/20
当天下午5点,
胡大伯的妻子下班回家后,
发现胡大伯意识不清、呼之不应,
血糖降到了2.0mmol/L。
她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
并在村里人的建议下,
灌了两大碗糖水。

入院时,
胡大伯嘴唇发紫、
呼吸急促、心跳过快,
血压明显偏低,
指尖血氧饱和度仅有80%,
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。

医生考虑胡大伯是在昏迷时
被强行喂糖水导致呛咳,
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,
CT检查也证实他的双肺有炎性病灶,便将其收入ICU观察治疗。
http://pic.dataodu.com/pic/20241128/1732756086767995850.jpg?watermark/1/image/aHR0cDovL3BpYy5kYXRhb2R1LmNvbS9waWMvMjAyMTEyMjMvcWlfbml1XzE2NDAyMzczNzg2OTVfNzE1Xzc4NV85MTkucG5n/dissolve/50/gravity/SouthEast/dx/20/dy/20
经过高流量吸氧、抗感染、
解痉平喘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,
胡大伯的呼吸、循环改善,
感染得以控制,
各项指标明显好转,
目前已顺利出院。

宜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车名花副主任医师“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≤2.8mmol/L,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,血糖低于3.9mmol/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。”
低血糖的常见症状有
心慌、手抖、出冷汗、
头晕眼花、肢软无力等。
严重时还可出现
意识模糊、精神失常、肢体瘫痪、
大小便失禁、昏迷甚至死亡。
长期慢性低血糖
也会引起智力减退、
认知障碍等问题。

宜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姚丽琴提醒:

广大市民,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
日常饮食要规律,避免长时间空腹;
不要大量饮酒或食用荔枝等高糖食物;不要过度运动,
户外活动时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,
运动后适量增加进食。
平时要遵医嘱用药,
做好血糖监测,
如有频发低血糖、血糖波动大等情况,应及时就诊,
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。

一旦出现头晕眼花、心慌乏力、
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,
应尽快进食糖果、饼干、
果汁等升糖快的食品、饮料。
若15分钟后,
血糖仍低于3.9 mmol/L,
可继续补充,并及时就医。

如果患者不能自主进食
或已经昏迷,
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
不要强行喂水、喂食,
避免呛咳导致
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。
(来源:宜兴市中医医院订阅号)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宜兴男子低血糖昏迷,家人两碗糖水“灌”进ICU!